日前,有不少人发现,在北京海淀区蓝靛路上两边的大树上,出现了不少的蝉蛹,看上去非常令人奇怪。
不少人就好奇地询问,这些都是啥玩意,能不能吃,有什么用处?告诉你,不能吃,不能动,人家有编制,是防止美国大白蛾的。
按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说法,今年的天气比较奇怪,美国白蛾总体呈轻度发生,个别地方甚至发生偏重现象。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北京市已布设3222个美国白蛾监测点,包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域监测。
市民在树上发现的蝉蛹,其实就是柞蚕茧,里面培养的是周氏啮小蜂。千万别小瞧这玩意,他可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大树上悬挂的柞蚕茧,一个茧中可以培养5000头左右的周氏啮小蜂。
美国白蛾幼虫下树化蛹后,会经历蛹期,再化为成虫,这些白色的蛾子将卵产在桑树,白蜡树等它们喜食的树木叶片背面。幼虫化蛹期间,是释放周氏啮小蜂的好时机。
柞蚕茧被挂在树上不久,当温度相对适宜,孵化后的周氏啮小蜂成虫就会从茧中的黑蚕蛹中迅速飞出。
成熟的周氏啮小蜂成虫体长约1毫米,具有很强的飞翔和寻找寄主能力,可以敏锐地寻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和蛹。
展开全文
雌蜂能刺透蛹体,将卵产到美国白蛾的蛹内,卵孵化后变成幼虫,取食美国白蛾蛹内的营养和内脏器官,最后将蛹取食一空,培养成新一代小蜂,继续寻找美国白蛾产卵寄生。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一物降一物,必须得服气。
当然,有人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以毒攻毒。非得这么说,那当真是大错特错。
周氏啮小蜂并非毒虫。它没有蜂针,不攻击人,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和鸟类安全,防治效果持久等优势,易于同其他防治措施协同使用。
不难看出,这种方式抗击美国大白蛾,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到了这个份上,您要是再不明白,那就没啥好说的了。
要注意的是,释放周氏啮小蜂的柞蚕茧,通常通过图钉固定在树上。还需要注意的是,柞蚕茧应挂在枝干阴面,避免阳光直射暴晒。
北京气象台预报,今年的夏季,北京的雨水和气温比往年偏高,量也偏大,非常适合美国大白蛾的生长。但是,却不利于防治作业。
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常见的树有桑树,法桐,白蜡等。您要是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些大树枝出现网幕或叶片大量被啃食,那肯定是有美国大白蛾。
犯不着任何的担心,可以直接联系属地街道,社区或拨打所在区园林绿化部门电话。有人会登门来处理的。
有人表示不相信,觉得不会有那么好。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这里是北京,绝对的说到做不到,不信的话,您可以试试。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综合防治科科长袁菲说,今年,北京全市层面预计投放1亿头周氏啮小蜂,同时各区也将定期投放。您懂了吧?(文/孙新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