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权利和法定权利

自然权利和法定权利

权利

理論上的區別

自然與法定權

請求與自由權(英语:Claim rights and liberty rights)

积极与消极权(英语:Negative and positive rights)

个体与集体权(英语:Individual and group rights)

人權種類

公民與政治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第三代人權(英语:Three generations of human rights)

權利持有者

人類

動物

植物

女性

男性

胎兒(英语:Fetal rights)

兒童

青少年

老年人(英语:Elder rights)

作者

少數人

原住民(英语:Indigenous rights)

障礙者(英语:Disability rights movement)

自閉症

聋人(英语:Deaf rights movement)

LGBT

雙性人

被告人(英语:Rights of the accused)

受害者(英语:Victims' rights)

消費者

债权人(英语:Creditors' rights)

家庭生活(英语:Right to family life)

父母(英语:Parents' rights movement)

父親(英语:Fathers' rights movement)

母親

劳工

學生(英语:Student rights)

病人(英语:Patients' rights)

囚犯(英语:Prisoners' rights)

人工智能(英语: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國王

其他權利类别

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權

集會

結社

庇護

公民自由

穿着

发展(英语:Right to development)

数位

教育

公正审判

食物

健康

健康環境

住房

語言

迁徙自由

財產

修理

生殖

休息(英语:Right to rest and leisure)

人身安全(英语:Security of person)

自卫

自決

性生活(英语:Right to sexuality)

言論自由

饮水和卫生

查论编

伦理学

理论

後設伦理学

规范性 · 描述性

效果论 义务论 美德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善与恶 · 道德

幸福哲学 · 幸福

应用

生物伦理学 · 网络伦理 · 神经伦理学(英语:Neuroethics) · 医学

工程 · 环境

人权 · 動物權利

法律(英语:Legal_ethics) · 媒體(英语:Media ethics) 商业 · 行銷 宗教倫理(英语:Ethics in religion) · 战争

道德議題

正义

价值

良知

善惡

权利

责任

道德责任

美德

平等

自由

信任

自由意志

同意

社會規範

思想流派

绝对主义

儒家

义务伦理学

伊壁鸠鲁主义

错误理论(維基數據:Q22811106)

伦理直觉主义(英语:Ethical intuitionism)

道德主义(英语:Moralism)

虚无主义

非认知主义

道德特殊主義(英语:Moral particularism)

觀點主義

道德投射论(英语:Projectivism)

道德现实主义(英语:Moral realism)

相对主义

卢梭主义(英语:Rousseauism)

斯多葛主义

道德主觀論

道家

普遍主义

功利主义

主要思想家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 阿奎那

休谟 · 康德

边沁 · 密尔

齊克果 · 尼采

罗尔斯 · 诺齐克 · 辛格

相关著作

After Virtue

動物解放

超越善恶

实践理性批判

非此即彼

法哲学原理

Ethics (Moore)

伦理学 (斯宾诺莎)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The_Moral Landscape

尼各马可伦理学

The Philosophy of Freedom

Practical Ethics

伦理学原理

正义论

道德情操论

人性论

效益主義 (書)

查论编

自然权利(英語:Natural rights[註 1])和法定权利(英語:Legal rights),是两种在理论上不同类型的权利。

自然权是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也就是生物普遍天生的權利,并不由法律、宗教、信仰、神明、神仙、科學、理性、科技、人類、生物、习俗、風俗、習慣、文化或政府跟宇宙中任何的人事物来赋予跟改变還有剝奪,有普遍性跟永久性。

法定权是由特定的政府跟任何的人事物给予其统治下之人民,由国家的立法机构逐条订立并编纂成为法律条文。

历史[编辑]

在古代社會,普世人權的概念還沒有成熟,一個人只會因為他身為團體中的一份子而擁有權利[1]。公元前6世紀的居魯士文書當中,居魯士大帝宣佈釋放所有巴比倫之囚中被擄的猶太人,使其可以重歸家園,此革命性之舉動是為人類史上的第一部人權宣言。有關個人權利的思想,很快便傳播到美索不達米亞鄰近的包含希臘和羅馬在內的歐洲。

至於自然权利,便源自古希腊哲学本來就有的文化跟東方也就是亞洲傳過去的文化結合後產生的自然法理论,自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与政治思想的重要议题。17、18世纪,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约翰·洛克、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還有孟德斯鳩跟瑞士的卢梭等对此一思想进行重要的发展。现在自然权利常被解释为生存權、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

馬裏旦説過:“人權的哲學基礎是自然法”。[2]根據自然法的倫理學說,在某種意義上,支配人類行為的道德規範,起源於人類的自然本性或和諧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學理論,法律準則的權威,至少部分來自針對那些準則所具道德優勢的思量。

西塞羅,罗马共和国演说家和政治家,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西塞羅曾説過:“事實上有一種真正的法律—即正確的理性—與自然相適應,他適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變的。……人類用立法來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當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時候都不被允許的,而要消滅它則是更不可能的……它不會在羅馬立一項規則,而在雅典立另一項規則,也不會今天立一種,明天立一種。有的將是一種永恒不變的法律,任何時期任何民族都必須遵守的法律。”[3]

天赋人权与權利法案[编辑]

主条目:国际人权法、更高法律规则、法治、法治国和宪政

天赋人权在政治学和法学的思考主要集中在更高法律规则及其衍生开的一些其他概念。更高法律規則意为只有当公平、道德和公正这些更高原则获得满足后,法律才可以被执行。[4]在法律实践上,更高法律規則是通过法治和法治国的概念体现出来。法治可分为狭义法治和实质法治;狭义的(formal)法治认为法治本身并不提供“公正”,但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法律框架和程序;实质的(substantive)法治扩展了狭义的概念,包括某些与此相关的包括自由、人权和民主在内的个人實質性權利。[5]实质法治的这个扩展则在法理上承认天賦人權,也为宪政国家的宪法最终包括了人权法案建立了法理依据。尽管在学术界狭义法治比实质法治获得更广泛的认可,但在各国的法律实践上,宪政国家的宪法普遍包括了人权法案,因而实质法治得到事实上的广泛的确认。

自然权利与宪法的悖论[编辑]

主条目:宪法

納粹“合法”的暴行

宪法是一个司法管辖区内的最基本和最高法律,常被称为母法。而自然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在法理上与宪法的最高法律原则存在着悖论。目前在宪政国家,解决这个悖论的方法是宪法对自然权利的背书法制化,并将人權内容明細化。例如:美國權利法案是以修正案的形式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但是人權作為“人類天生要享有的權利”,并不是憲法賦予的,憲法的作用僅僅是保障和實現人權的一種手段。在歷史上,也曾有用實證法否定人權的先例,比如法西斯及納粹政權為其種族滅絶提供合法的途徑。

注释[编辑]

^ 自然权利源于拉丁文「jus nat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或称为不可剥夺的权利

相关条目[编辑]

更高法律规则

普世价值

人权

人权法案

法治

法治国

無條件基本收入

宪政

宪法

参考文献[编辑]

^ 人權的背景 -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 [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4).

^ 馬裏旦,《人和國家》,劉山等譯,商務印書館,1986

^ 薩拜因,《政治學説史》,商務印書館,1986

^ West'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Law (in 13 volumes), 2nd Ed., edited by Jeffrey Lehman and Shirelle Phelps. Publisher: Thomson Gale, 2004. ISBN 0787663670.

^ Craig, Paul P. Formal and substantive conceptions of the rule of law: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Public Law. 1997: 467.

查论编法律法律核心科目

行政法

民法

宪法(憲制性法律)

契约

刑法

屋契(房屋所有权)

衡平法

證據法

国际法

債權法

程序法

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

物权

公法

回復原狀與不當得利(歸還)

成文法

侵权行为

其他科目

農業法

航空法

銀行法

破產法

商法

競爭法

衝突法

建築法(英语:Construction law)

消费者保护法

公司法

資訊技術法

選舉法

能源法律(英语:Energy law)

娛樂法

環境法學

家事法

金融監管

出入境法規(英语:Immigration law)

知识产权

國際刑事法

国际人权法

勞工法

戰爭法

海事法

海商法

醫療法

軍事司法

遺產承辦

財產

遺囑

產品責任(英语:Product liability)

國際公法

太空法

美國體育法(英语:Sports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

稅法

信托法

移民法

法淵源律

特許狀

法典/成文法

法律定义(捷克语:Legální definice)

章程

宪法

习惯法

君權神授說

人权

自然權利

判例法

判決先例

遵循先例

立法

法案

公民動議

法典化

法令

敕令

行政命令

宣告

立法

委任立法

规制

法規制定(英语:Rulemaking)

公布

廢除

成文法

法規

英聯邦議會立法

美國國會法

条约

法律體系

欧陆法系(大陸法系)

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中华法系

法律多元論

自然法

宗教法

教會法

印度法(英语:Hindu law)

耆那教法(英语:Jain Law)

哈拉卡

沙里亞法規

羅馬法

社會主義法系

成文法

习惯法

索馬里判官政治

成吉思汗法典

法律理據

法律原則

批判法律研究

比較法學

女权主义法学

法律的經濟分析

法律形式主义

法制史

国际法学理论

合法性

法治

法律社會學

法律哲学

作出判決(英语:Adjudication)

司法

刑事司法(英语:Criminal justice)

軍事法庭

调解

伊斯蘭教法學

訴訟

法律意見

法律補償(英语:Legal remedy)

法官

太平紳士

审判员

裁判

司法覆核

司法管轄權

陪審團

公平正義

法律工作者

代理律師(英语:Attorney at law)

訟務律師

法律顧問

律師

檢察官

事務律師

法學家

法律輔助人員

事實問題(英语:Question of fact)

法律問題(英语:Question of law)

審判

審訊訟辯(英语:Trial advocacy)

事實認定

裁決

法律機制

官僚

律師執業認可(英语:Admission to practice law)

律師學院

律師事務所

公民社会

法庭

司法人員

书记员

法院执行局

選舉委員會

行政機關

司法機關

執法機構

法律教育

法學院

立法机关

軍隊

警察

政黨

民事调解庭(英语:Tribunal)

法律分類

法律主題

法律概论

术语列表

相关推荐